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田径运动更加富有活力,更加具有健身性和兴趣性,适合当前大学生健康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求。
内容:1发展身体素质的健身锻炼2发展基本运动能力的健身锻炼3发展心理品质的健身锻炼 目的和意义:提高身体素质,为从事各种体育项目提供运动方式基础和运动素质基础,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目的要从多方面,一是对于项目本身的推广和宣传,让更多人投入到田径这项运动之中;二是通过这个运动锻炼和提高所有人的身体素质;三是通过盈利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田径运动和比赛还有利于精神的发展。在练习过程中以及比赛中都将介绍技术、战术训练方法和规则等方面的知识。在进行田径练习和比赛时考虑和运用这些知识会促进练习者的智能发展,提高他们的智力,尤其对于儿童和少年益处更大。
田径运动是基础,田径运动是优育运动之母等通俗,简练的语言,肯定了田径运动对增强人类体质,对竞技运动都具有积极意义。其含义都是强调田径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提示人们要重视和采用田径练习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达到增强体质和提高专项成绩的目的。
年度计划的目标 首先要明确列出具体的绝对性评价的指标成绩。在短跑项目上,年度内成绩可能更新的幅度100米在0.5秒左右,200米在0.5~0.8秒,400米在1—5秒,这是针对那些高水平选手而言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选手则寄希望于更大幅度的提高。
要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懂礼貌、讲文明、爱吃苦”的品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运动事迹的讲解,加强跟班主任、家长、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固之忧”。
这一阶段的训练除了加强速度耐力的定型外,还要用高负荷强度弥补连续负荷的不足。训练计划的安排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训练时期及每天所要完成的训练内容来确定运动员所要完成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在这些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人、因项、因运动水平来具体安排每次课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1、大腿力量训练:大腿与地面平行,做“鸭步”状行走,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小腿力量训练:踮脚跳,大腿不用力,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上肢力量训练:俯卧撑8个一组,做5组。引体向上6个一组,做5组。腰腹力量训练:仰卧起坐带转体,15或20次一组,做3组。
2、训练的内容,形式,节奏安排,要求形式多样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结合,严格要求队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确保所有队员文化课不调队,解决各班后顾之忧。
3、素质训练:小步跑、高抬腿、纵跳、交叉步跑、后蹬跑、蹲起、跨步跑、行进间压腿、行进间踢腿、蹲走、侧身跑、后退跑、加速跑等。速度训练:50米、100米、200米、400米。力量训练: 单足跳、蛙跳、三级跳、立定跳、跳台阶、俯卧撑。
1、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有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一般训练理论研究普遍适用于众多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是在高层次上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理论体系。专项训练理论密切结合专项训练实践,研究适用于专项训练活动需要的指导性的理论问题以及具体的可应用的训练方法。
2、从横向来看,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运动训练的原则、运动训练的内容、运动训练的方法、运动训练的安排、运动训练的负荷这样5个方面。而从纵向来看,可以解释为包含着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这样3个层次。
3、简述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相同和相近项群的训练原理、训练目标的确定、训练内容和方法的优化和诊断与控制训练过程。相同和相近项群的训练原理:项群训练理论根据竞技项目的特点,将竞技项目划分为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和综合主导类等若干个大项群,并在每个大项群中划分出若干个亚类群。
4、项群训练理论:将一组具有相似经济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将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称为项群训练理论。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及竞技结果的综合评定。
5、一)区别对待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训练对象的个人特点(年龄、性别、身体条件、训练水平、特长、文化水平和心理品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科学确定训练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和运动负荷量。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越高,个人的特点越突出,因此更要贯彻区别对待原则。